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园地

文化园地

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日期:2021-11-12 浏览次数:  作者:陆全



我们的生命,

发着它的光,

发着它的热,

我们的社会,

向着太阳航进,

未来和希望

是我们航行的磁针。

——摘自顾城《书籍》

——题记

我是标准的“80后”,“80后”横跨了新旧两个时代,是时间脉络的传承者。

驱车行驶在南京宽阔的道路上,路灯的光影在脸上斑驳,飞舞的梧桐絮在空中盘旋。于是我慢慢停靠在路边,听电台电波传递出鲜活的热闹喧哗,不禁忆起幼时。

幼时的影片是黑白的,而记忆却是鲜红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差不多是我小时候神级存在吧,每个成长阶段都离不开它的影子,而记忆中无比深刻的一部电影叫做《永不消逝的电波》。

影片讲述了李侠同志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为加强共产党中央在上海的地下电台工作,从延安来到上海,与党员女工何兰芬女士假扮夫妻,开展一系列艰苦而危险的工作。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侠同志不幸被日军逮捕,日军怀疑李侠同志为国民党员,后将其释放。国民党地下人员曾多次想策反李侠同志为国民党工作。李侠同志自此开始了卧底身份,深入敌方阵营,探取情报。临近解放,敌人疯狂搜捕地下电台,李侠同志协同妻子何兰芬女士奉命转移。但此时一封紧急情报亟待发送,李侠同志在告别妻子之后毅然决定留下,并在情报发送之后坦然面对敌人的逮捕。在影片的最后,我们看到他镇定地向延安发送最后的告别信号。

年纪还小的时候,我对这样热忱的信念尚不能理解,但也会在游戏中模仿扮演影片中的角色,坚定地守卫着自己这一方地盘。长大后便开始对书籍中记载的故事沉迷。童年的记忆尽管不那么完全清晰,但少年那颗爱国的种子已早早栽下。

“文学的意义,就是在于体验万物、与异己经验共情的博大和幽深”。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在闲暇时光里,电影和书籍陪伴了我大半青春。

说来奇怪,我读书的习惯大致跟月份相关。十二月读的书总也离不开《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多党合作史》这类,因为十二月的南京是极凌冽、极苍白的。贯穿记忆的十二月是尖锐的警报声,是惨痛的过往,是用鲜血铺就成的今天。所以通过阅读,体验生命的光与热,方能明白我们社会向着太阳航进的决心和毅力。

再长大些,开始工作之后,那颗种子日益茂盛,我开始慢慢希望用实际行动来反哺这一方天地。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接触了中国民主建国会,便明白为何最大的误解是未曾了解。为了更好地深入了解民建会,我相继阅读了不少与其发展史相关的书籍。从《民建会史》里了解到,自19451216日成立以来,中国民主建国会同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终于我也在学习中找到了我的信仰,并坚定地为之付出,一如当年的李侠同志,为了信仰为了党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重新发动车子,在电台的热闹中、路灯的璀璨下向前驶去。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是靠一步步的过去走成现在。从年少轻狂到成熟稳重,从新手小白到从容不迫,从儿女到父母,不断地与过去和解,也在不断地迎接新的自己。同样的,在历史的长河里,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回顾过往,反思今朝,在真谛中探索“以史为镜”的奥秘,通过历史,我们能够学会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南京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南京民建和南京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南京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南京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