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委会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委会工作

专委会工作

调研民商调解 节约司法资源——民建社会法制委员会赴深圳、北京调研
日期:2019-07-09 浏览次数:  作者:陆儆隽 严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这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论断。构建多元化纠纷化解体系,能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解决“诉讼爆炸”难题,打造共建公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了非诉讼纠纷化解的综合平台,可以进一步提高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打造化解纠纷的民非实体。民建市委社会法制委员会把“如何打造南京民商调解和解民非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及前景”作为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通过调研了解国内调解和解的工作现状,寻求创新之处,以便进一步推进南京的多元调解和解工作的规则,及实施细则。
     7月2日,民建南京市委社会法制委员会《民商调解和解民非服务工作的发展和前景》课题组一行7人,在民建市委副主委冯驰率领下调研走访了深圳市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
    前海合作区作为深圳改革试验区的特点,是特区中的特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对改革的方向有着引领作用。前海“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是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专门负责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相关工作机构。深圳市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叶青副院长、诉调对接中心张珂主任热情接待了调研小组,并特邀香港联合调解中心主席罗伟雄博士一起与调研团队充分探讨了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其坚持“国家主导、司法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制保障”的现代化纠纷解决理念,与深圳国际仲裁院、深圳市律师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加强与跨境商事调解仲裁的对接,发挥域外特邀调解员作用,完善涉外纠纷中立评估机制,拓展信息化涉外纠纷解决方式,为域外商事主体提供便捷高效权威的纠纷化解服务。前海法院结合自身地域的特点,自觉融入到“一带一路”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建立多元衔接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平台。

    7月4日,调研组小组不畏高温又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开展调研工作。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翟晶敏会长、张温泉副会长与调研组成员进行了交流和沟通。通过交流,大家了解到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系全国首家省一级的、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提供服务保障的自律性组织。是在北京市政法委、综治办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导下,由北京地区调解组织机构、退休法官、资深专业律师及具有一定法律背景的专家学者、调解工作者自愿联合发起的。从2015年12月成立以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的需求,该会人员不断在摸索中砥砺前行。为了更好地开展调解工作,其建立了共享调解工作平台,将致力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培育新型调解组织,做好示范引领工作,加强与人民法院的诉调对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服务保障作用,推动形成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协调、全面覆盖的调解网络,完善多元调解组织体系。
    今年,在盛夏的八月,我国将在新加坡签署《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通过此次调研可以看到促进民商事纠纷调解和解民非服务工作还任重道远,南京市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南京市仲裁委、南京市律师协会、南京市法制系统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机构以及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多的特点,建立南京的多元衔接商事争议解决平台。


南京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南京民建和南京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南京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南京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