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园地
文化园地
日期:2018-12-25 浏览次数: | 作者:建邺一支 周利 |
2018年11月29日,在南京市民建建邺总支主委秦智平带领下,我们前往重庆参观学习。虽然这次外出学习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山城所独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近重庆收获满满,外出见学催人奋进,那段美好的时光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令人难以忘怀。
如果说南京是一座独享山水灵秀的城市,那么重庆则更加让人感受到山在城中、城在山上,以及山水城林交相辉映的韵味和魅力,走近这座山城就如同壁立千仞扑面而来,一切的美好皆开门见山般地突兀在你的面前。那几天虽然天空并不明朗太阳难得一见,但当夜晚来临山城灯火辉煌,宛如置身云天好似群星环绕,展眼一望楼宇栉比拔地擎天,车流委蛇仿佛行在脚下,这一番错落叠置的美景也许只有在重庆这座山城才能看到。
我们初来乍到就被这座美丽的城市深深吸引,穿过绿意盎然的大道,走入人来人往的白象街,一幢幢具有民国特色的建筑便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而西南实业大厦——民建成立旧址,就坐落在这一片建筑群中。这是一幢临街而建错落精致的三层小楼,青砖墙面配以楼顶灰色洋瓦的点缀可谓中西合璧,简朴而不失庄重,从外观上根本看不出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就是在这不起眼的地方,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1945年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在此成立,自此民建以民主建国为宗旨,团结带领经济界人士和广大知识分子,在追求民族独立和参加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我们怀着崇敬之情步入展厅,墙壁上的一幅幅黑白照片,以及橱窗里摆放的珍贵实物资料,让我们领略到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等民建发起人当年的风采,更让我们对民建组织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见证了民建初创和发展的历史。我们来到这里参观学习,在身临其境的教育熏陶中走入历史深处,回溯民建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确切地说我们是在寻根!是在追寻先辈足迹,感受当代温度,展望未来发展,是在重温民建光辉历史,接受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化。如今民建已走过了73年的历程,但无论风云如何变化,民建始终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统一战线的旗帜,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走向新的进步!我作为一名民建的后来者,置身民建诞生之地更加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面对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在民建组织领导下,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观民建旧址让我们对民建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而当走进革命历史教育基地楂子洞监狱——这个当年反动当局关押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的却是更加强烈的心灵震撼,大家屏息凝神放慢脚步从一个个牢房走过,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那锈迹斑斑的刑具,那阴森恐怖的审讯场景,那一张张充满青春朝气的英烈相片,似在述说着砸碎旧世界,慷慨赴死永不悔的英雄气节和精神力量。当第一次看到《挺进报》实物,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三四十年前课文的情节:《挺进报》文稿传递刻印的艰难,印刷时的油墨短缺,特别是撰稿人陈然被捕后,即使他哥哥用金钱打通关节,他只要在悔过书上签字就可获释,可他毅然决然地从容赴死。望着陈然烈士的照片,我驻足良久不愿离去,这个将生命永远定格在26岁的年轻人,为了自己的信仰大义凛然笑对死亡。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是什么样的力量使他在反动当局的酷刑之下,仍然高举着真理的旗帜!我想面对威逼利诱,面对牢狱之苦,惟有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才能在烈火中永生!徘徊在这犹如人间地狱的监牢,现实版的英雄人物离得我们很近很近,望着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的人流,抚今追昔心潮难平,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不正是孟子所倡导的浩然正气吗!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他们的光辉事迹就如同这起伏的群山延绵千里万古流芳。青山依旧在,红岩永不倒!今天我们崇拜英雄、崇敬真理、崇尚正义,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时光不懈奋斗,用智慧和汗水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加美丽更加富强。
历史与心灵的碰撞,让我们一时难以从楂子洞监狱以及白公馆带给我们的压抑悲愤之中走出,而当山城的美丽与现代重又回到眼前,我们看到的是山城天翻覆地的变化之下,无处不澎湃着的积极向上的激情与力量。逶迤延展的街巷将摩天大楼与繁华的商业地段巧妙勾连,既大胆彰显着城市的时尚前卫,也包纳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建筑格局,在磁器口和洪崖洞闹市区便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里不仅有古色古香的精巧民族建筑,而且美食也是应有尽有,沿街的各家商铺一字排开热闹非凡,打着火锅字样招牌的饭庄更是使出浑身解数,以各色美食招徕四方游客,我们逡巡其间选择一家小店落座,都说来重庆吃的就是火锅,这真是名不虚传。在我们饮茗小憩的当口,那热气腾腾的火锅便端上桌来,一下子便让我们胃口全开。吃着火锅欣赏着街景,一边是琼楼玉宇一边是亭阁台榭,阔绰豪华与典雅细致精彩纷呈,加之美食佐餐,真是让我们感到此地只有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来呀?坐享其间店家幺妹迎客沏茶时的浓浓川音萦绕于耳,仿佛让我们在观赏一幕活生生的川剧演出,而那清亮作响的锅碗交响曲,不就是抑扬顿挫激情四射的琴瑟之音吗?看到这丰饶的山城一景,我们无不感叹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山城人这红红火火的日子就如同这蒸腾的火锅越烧越旺!
面对着山城的美食大家未减余兴,而山城的独特风貌一直让我们不知疲倦流连忘返。行程的第二天,我们去的是一座重要的国防建设设施—816地下核工程,到达洞口便感受到工程的浩大我们坐了几分钟游览车来到工程的主反应堆,听引导员介绍:它是生产和发电的两用堆,这个发电厂房长104.5米,宽25米,高31.2米建筑面积:9623.22平方米,内设两台8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一旦建成将是中国第一座利用核余热发电的核发电厂。跟随引导员我们还参观了:反应堆锅底,中央控制室,堆工排风中心,元件储存池,化学后处理厂房……每到一处大家都惊叹不已!据说我们也只是参观工程的一小部而已。心想难怪在我们进去参观前就一再强调一定要跟紧队伍,原来里面就是一个迷宫,虽然很多地方都被围栏挡着,但是幽邃无端,迷离如梦,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楼与洞相接,洞与楼相融,大洞挽小洞,小洞连大洞,主洞套支洞,宛如绞合之虬龙。我们置身其中看到这硕大的核洞工程,惊叹这人间奇迹真是无以伦比。说实在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国家开山掘洞的条件并不先进,但就是在这样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当年成千上万的建设者怀揣着建设祖国的崇高理想,从祖国四面八方集于深山峡谷,进行了一场鲜为人知但规模宏大的工程建设,他们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青春和生命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开凿建起这一举世震撼的地下核工程。站在816地下核工程里,我们想:若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在这大山深处会有如此“杰作”。现在这个核洞已经解密,洞内经过装饰布景灯光点缀,可谓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吸引了大量游人前来参观。
由于顺路我们又在武陵山风景区逗留片刻,远看武陵山云雾缭绕外与天际,长林远树出没烟霏。面对胜景大家兴致很高,沿着山路开始向前行,可就在峰回路转之中,突遇大山当面挡住了去路,抬头望去,大山刀削斧劈般在中间迸然断裂,只露一线之天,鬼使神差地造就了天下奇观“一线天”,而最引人入胜的是“一线天”中恰有飞来一石欹嵌其间,大家惊叹之下便猎奇猜测:这莫不是女娲补天遗缺之物,竟会躲到这巴蜀胜地来独享太平?于是众人纷纷打点装束整理脸面,将飞来石假托于手掌之上留影纪念,在相机景深的错觉中,玩了一把现代高科技,似乎在一瞬之间人人都能托起这千斤重石。武陵山山势峻峭大开大合,山中清泉击石叮咚如鼓乐相鸣,且行且看便感到这处山野就如同王羲之《兰亭序》中所遇之景,足以畅叙幽情放浪形骸啊!而柳子厚在永州八记之《钴鉧潭记》中用“芟山更居”来形容他超然于外的心境,正可比作我们此时的情愫所在了。
三天的参观学习很快结束,而每到一地的所见所闻却让我们思考良久感慨良多,李白曾作《蜀道难》,令人惊骇的是剑阁峥嵘,一夫当关的入川之难,刘禹锡也曾伤感地写下过“巴山蜀水凄凉地”的诗句,而如今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里已发生了历史巨变,并且还将续写新的辉煌。经历了无数艰难坎坷的中国人民,终于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我由衷地坚信,只要我们奋力前进百折不回,就一定会迎来万木欣欣的灿烂春天!
南京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南京民建和南京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南京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南京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