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园地
文化园地
日期:2016-07-20 浏览次数: | 作者:吴宏 |
前几天,看了“微信之父”张小龙先生的一个演讲,据说这是他首次公开演讲。我为什么会看他的演讲?首先因为身在中国,我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微信用户;其次我还是一个公司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也很想从“微信之父”哪里找到答案。使用过微信的人应该都见过张小龙。每当你在手机上打开微信时,微信界面上会出现了一个蓝色地球和一个面对蓝色地球的孤独背影。那个背影就是张小龙。显然,这个照片看不清他的真面目。他的真面目经常出现在与微信有关的新闻中。他那张照片很有明星范儿,坚毅专注的眼神让男人看了亦有惊艳之感。但看了演讲,张小龙与照片反差挺大。在演讲中,他是一个操着南方口音,有点木讷的理工男,年龄也显得比那张照片老许多。在演讲中,我在使用微信公众号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解答,如为什么公众号每天只能发一次,以及其它一些设置背后的原因和目的。这个演讲对于公众号运营者非常值得一看。
张小龙在演讲开场白中表达的一个观点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他说:“平时我很少参加会议,可能很多人都搞不懂,其实我们同事都知道,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在一个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时代,参加会议是挺浪费时间的。所以一般我也跟我们同事说尽可能的少去参加一些会议。”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在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时代,开会的信息传播效率的确很低。但开会还传播着信息以外的信息,这就是开会的潜规则。20年前,作家韩少功先生曾在小说《马桥词典》中关注过开会现象,他说:“文件和会议是保证权力运行的一个个枢纽,也是强化话份的最佳方式。文山会海几乎是官僚们不可或缺并且激情真正所在的生存方式。即便是空话连篇的会议,即便是没有丝毫实际效用的会议,也往往会得到他们本能的欢喜。道理很简单,只有在这种时候,才会设置主席台和听众席,明确区分等级,使人们清醒意识到自己话份的多寡有无。权势者的话语才可以通过众多耳朵、记录本、扩音器等等,得到强制性的传播扩散。也只有在这种氛围里,权势者可以沉浸在自己所熟悉的语言里,感受到权力正在得到这种语言的滋润、哺育、充实和安全保护。”
当年,我看了韩少功的这段论述才明白领导和官员们为什么那么热衷于开会,开会时他们为什么那么嗨。但人家张小龙现在也身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却不喜欢开会,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有关沟通成本的问题。沟通成本在许多的企业(或组织)中往往被忽视。尤其是一些大型的企业,这种浪费更大,并且十分可怕的是,大家认为这是企业运做所必须的。沟通成本高主要体现在:开会过多;无效活动过多;人员的管理思想交流过多等等。可以说,沟通成本太高,人人都是输家。在社会或企业的转型期,找到降低沟通成本的制度化办法,是我们需要长久探索的课题。
南京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南京民建和南京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南京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南京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