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园地
文化园地
日期:2015-08-31 | 作者:魏正璋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一句古话,分别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傅子》:“用人无疑,唯才所宜。”宋代欧阳修《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 欧阳修曾又有文曰: 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宋太祖赵匡胤)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尔一官。”岁余,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 翻译过来就是: 太祖在位时,郭进任西山巡检,有人告发他私通河东的刘继元,可能会叛变。太祖很生气,认为此人诬陷忠良,命人把他帮起来送给郭进,让郭进处置他。郭进接到人后,没有杀他,对他说:“你能为我夺取刘继元的一城一寨的话,我不但不杀你,还要为你请求赏赐官职。”过了一年多,那人果然引诱刘继元的一座城来归降。郭进将此人的事情禀报了朝廷,请朝廷加封此人官职,太祖说“你诬陷忠良,现在立功只能抵偿你的死罪,不能封官。”命人将他送回给郭进。郭进再次请求说:“您这样做,使得我失信于别人,以后就不能再用人了。”太祖因此加封了那人的官职。这段描述,一是写出了宋太祖和郭进之间的相互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二是写出了郭进对告发者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以此论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论点的正确。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观点危害大矣!千百年一直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影响着政府、企事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封建、封闭、缺乏辩证态度、与实际及与当代相脱节的用人观,其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一些企业经营者大肆使用自己放心的人,有的为了保险,就使用自己的家族亲信,而对他们的工作不予过问,自以为这是自己的“用人不疑”,而等到事情办糟甚至携款出逃后才懊悔不已。如逃往美国的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行长余振东,涉案金额4.83亿美元,甚至一个中下层工作人员也能够携款出逃;如福建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会计唐东玫、沈阳铁路局大连铁路房产生活段财务室主任周世勤、广州市交警支队原民警郭洁芳等,他们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企事业单位如此,政府部门也有相关的案例,如2003年出逃的原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涉案金额为2.532亿元等,这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观点闯的祸。
上述案例证明,如果只是用人不疑,那单位迟早必乱或者出事;如果只疑而不用,那企业的人才必定越来越少。
正确的态度是: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 “疑人要用”就是在其人格、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能“因噎废食”,而是本着保护人才、爱惜人才、锻炼人才的目的,在使用中观察他,大胆选拔和使用他,不至于造成埋没人才和浪费人才。
“用人要疑”就是在使用一个还不是很了解或者不很成熟的人的时候,本着对组织、对这个人负责的态度,疑问在先,把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制订好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监督,使人才不能为所欲为,必须在制度范围内行事。任何事物不都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品性、观念、知识也是不断变化的。“用人要疑”,正是为了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要求,是对人才对组织负责的态度。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才,不能盲目地一信到底。现代社会充满诱惑和陷阱,在种种的诱惑面前,人才是否经得住考验,单靠个人的自我约束肯定是不够的,组织必须给予严格的检查监督。
用人不“疑”,人就容易恃宠生娇,是导致人才放纵自己的理论温床;“疑人要用”则是采用不拘一格的大胆用人观,在使用中培养、发现人才的一条路径。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权力会滋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所以对于人力资源配置部门来说,应该改变“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观点,树立“疑人要用,用人要疑”的新的观点,建立敢用疑人,会用疑人,才是技高一筹,智高一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组织的人才用之不竭,才能减少人才犯错的机会。
南京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南京民建和南京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南京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南京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