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园地

文化园地

难忘的一次言传身教
日期:2011-07-18 浏览次数:  作者:韩文君

 

昨天是“五四”青年节92周年纪念日,在这特殊的极有意义的日子里,我与另2个六十年代的青年专门拜访了六十年代南京市团市委的老书记李元庆和赵碧珍。二老都是当年南下的离休老干部,80多岁高龄。刚开始,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毕恭毕敬地迎接二老,但他们谦逊平实、毫无架子的言谈笑语很快“缴械”了我们,慢慢地,最后竟成了好似老朋友间的谈话了,和谐的乐符在两代人之间流淌。所以与其说是专访不如准确地说是“叙旧”了。

李书记今年83岁,乘公共汽车赴约却坐过了站,又过马路折回头乘公交过来。下车时着红茄克衫的他招手向我们致意,步履轻盈,精神抖擞,不象同龄人。赵书记是女干部,80岁了,长袖衬衫外套一件马甲,非常朴素。除满头白发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坐定后我们在想,凭两位老人家的资历外出,可以要小汽车呀,可见他们不愿意麻烦组织,一问方知路远乘公交,路近就步行。我们称他们李老、赵老时,他们笑着说:应反过来叫,叫老李老赵。我们由此生发开来聊起称呼,李老说当年在团市委工作时,大家都不称职务,都老李小李、老王小王的叫,有时还叫人混名、昵称。领导与群众之间从没上下高低之分,关系十分融洽。大家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工作,心情好、没顾虑,在为青年对象服务中能动脑筋出点子发挥主观能动性,充满了活力。比如青工部大搞技术比赛、技术革新,推出青年标兵,在青年人之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积极向上的热潮;宣传部则推出小红花艺术团和中学生艺术团,在社会上乃至全国影响很大,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在团省委工作中名列前茅,在团中央也是挂了号的。李书记忆到这里回过头对已是七十多岁的刘咸理老师说:小刘,对吧?

老一代革命者的优良传统在普普通通的交谈中扑面而来,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现在的官场你能直呼其名吗,能老张老李的叫吗?拍不死你!出门司机开车,秘书拎包,领导往往大腹便便派头十足,迎来送往酒足饭饱。李书记是从鼓楼区区长的位置上退下来的,又是战争年代过来的,要个车算什么,可他就是不这么做。这是什么作风,什么精神?是人民公仆的作风,是共产党员的精神。他们既是领导者也是劳动者,身体力行和大家一起干工作,所以自身参与的工作80岁也忘不掉!而不是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我们联想到五、六十年代的户籍警,每天深入到老百姓家中,哪家几口子是什么情况都了如指掌,不用翻档案本身就是活档案,警民关系特好。现在好多居民都不知管段民警是什么模样。大街上的交警也少见身影,看到的都是协管员穿着旧制服,挥舞着小红旗,做出些不正规的动作影响市容。

赵书记曾当过团市委组织部部长,她说在选派工作人员时,先跑基层单位挑选表现好的青年团员,再翻档案,最后目测。自己跟他们都互相不认识,就是这种工作作风,哪有打招呼、托关系、开后门这一说。

专访内容是了解中学生艺术团产生的历史背景,这里且不谈,仅记录印象、感受。二老平易近人、亲和平实的作风,处处闪现出的老干部的优良品德和风范,使我们联想到如今现实中一些干部的作风,反差还是很大。我们由衷地敬重二老!

                                                                                   2011.5.6

 

下一篇 白鹭洲今昔

南京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南京民建和南京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南京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南京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