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园地

文化园地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日期:2010-10-26 浏览次数:  作者:李忠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如何发展,才能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在伦敦案例馆我们看到了伦敦这些年的发展思路,伦敦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共交通,减少市中心的停车位,收取道路拥挤费,推出更方便行人和骑车人的措施,如“易读伦敦”项目为行人和骑车人提供了公共交通标志和地图,帮助他们找到最佳出行路线。这些措施使得市中心的拥堵状况得到不断改善。目前90%的伦敦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44%的拥有私家车的市民平时也很少开车。伦敦正在改变20世纪60年代所遗留下来的以汽车为主的规划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的拥有大型基础设施的生活环境。

 

伦敦周围环绕着广阔的乡村,城乡的分界线受到法律的保护。所有的城市开发和经济增长项目必须在现有的城市覆盖区域内进行,这就要求对现有的土地进行高密度集约化的使用。目的之一是保证城市和乡村的和谐,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细想一下我国近年来许多城市夏季持续高温,这是否和城市的发展过度侵占了农村土地,导致可吸热的大量绿色植被减少有关,值得思考。城市不一定是越大越好,城市的规模应和周围的乡村有一个平衡点。

 

伦敦拥有8个皇家公园,7座城市农场,一个湿地中心,135个公园和200多个城市广场,因此伦敦的生态环境非常多样,这不仅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还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危害。从而为伦敦市民和野生动物提供了一个美丽的、多样的绿色基础设施。相比较我们不多的公园、湖泊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保护,莫愁女还敢在湖边走吗?不小心可能就会误入民宅。百家湖可能真正成了百家的池塘。

 

伦敦通过上述措施和一些减少污染的法案,基本上脱掉的雾都的帽子。我们应该警惕,不能再走伦敦成为雾都的老路。

 

在中南美洲联合馆、非洲联合馆、哥伦比亚等馆,我们看到了原生态的河流,森林,山川,草原以及原生态的土著歌舞。这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最美好的东西。城市的美好离不开这些自然环境的呵护。因此城市的发展应该对这些生态做出更好的保护,而不应是破坏。可喜的是我们已看到了人们在这方面的努力。从世博园的零排放公交车,主题馆的太阳能屋面和灰水(一次使用过的水)的综合利用技术,世博轴的雨水和阳光的综合利用,伦敦零碳馆的零排放理念和技术,汉堡馆的地冷空调,沪上生态人家的垂直绿化和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等等,我们看到了人们为保护自然环境所做的努力。世博会提醒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我们不能坐等技术的完善,应该即刻从身边的每件事做起。

 

在法国馆,我们看到了雕塑“青铜时代”,丹麦馆看到了小美人鱼,苏州案例馆看到了江南园林,这些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美好的东西。如果城市的发展毁掉了这些东西,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一个城市的过去是城市的根,城市有了根,就留住了历史,就拥有了丰厚的文化,我们的生活就会更丰富多彩、更美好。

 

在日本馆我们看到了灵巧的机器人,在通信馆我们感受到了包罗万象的4G时代和物联网。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发展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更为好。

 

在世博园我们也品尝了土耳其烤肉,智利葡萄酒,墨西哥咖啡以及品种众多的中华美食。值得一提的是世博园这样众多的餐饮店、众多的材料来源、众多的就餐者,到目前为止基本没有食物卫生问题发生,这让我们不得不对世博园的食品管理工作认可。城市拥有丰富的餐饮文化并能让市民放心的享用美食,这样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世博会告诉我们,一个文化多样的、环境和谐的、技术先进的、不断发展的城市,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下一篇 寻根之旅

南京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南京民建和南京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南京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南京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