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

铭记历史 守护安宁――民建南京市委机关和机关支部开展“国家公祭日·和平祈祷周”活动
日期:2014-12-10  作者:潘小苏

铭记历史 守护安宁

――民建南京市委机关和机关支部开展“国家公祭日·和平祈祷周”活动

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20142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2005年全国政协原委员、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民建江苏省委原主委赵龙首次向全国政协提出国家公祭日的提案,到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再向全国人大提交建议,直至2014227日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江苏代表委员的建议终成现实。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将以往在江苏省和南京市举办的纪念活动上升到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进一步激发人们铭记国耻、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

2014129,在首个“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为积极响应民建南京市委倡议的“国家公祭  民建行动――‘国家公祭日’南京民建‘和平祈祷周’”活动,民建南京市委机关和机关支部的同志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太平门和北极阁,探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用默哀和献花等方式,祭奠1937年被侵华日军残忍屠杀的死难同胞们。

南京太平门丛葬地纪念碑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前夕的20071212日落成的,这是当时南京建立的第19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它的落成,成为揭露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歪曲历史,掩盖侵华日军犯下的南京大屠杀滔天罪行,为血写的历史提供的又一有力佐证。值得注意的是,这块碑的捐赠方是旅日华侨、中日友好促进会和部分日本友人。据了解,南京大屠杀研究会的一位专家曾经感慨道:“当年日军在太平门制造的这场屠杀,没有留下一个幸存者,是正视历史的日本友人为此做出了贡献,这是一个善举。”

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建于1985年,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而立,由玄武区党政军机关、工厂等21家单位筹资,交由文化、城建部门操办建立。北极阁丛葬地傍山而建,整体呈长条弧形,高3米,长9米,碑名用21个金色大字标注,十分醒目。纪念碑的后面刻有碑文:“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华日军屠杀我南京同胞达三十万众。仅此北极阁毗近之处,惨遭杀害者即达两千余人……爰立此碑,永志不忘;籍勉后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国运其昌”。

30万,数字背后代表的是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此时,我们默哀,我们祈祷,静默而悲伤,它不是在延续仇恨,而是在为和平呐喊、守护。尽管时间已经远去,画面已经模糊,可是我们从来不曾忘记,也不敢忘记。记住,不是为了延续痛楚、扩大悲怆;记住,是为了珍惜现在、珍视和平;记住,是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

民建南京市委开展“和平祈祷周”活动,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祭奠,更是对和平的热爱,以及南京民建会员爱国、爱城的具体表现,作为民主党派组织,作为炎黄子孙、南京市民的一份子,我们将以此活动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告慰死难同胞,用代代相传的纪念来捍卫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

民建南京市委副主委陈定荣,副巡视员、秘书长胡乐涛,原副主委林宗诚参加了这次活动。

 

 

 

 

 

 


南京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南京民建和南京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南京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南京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