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民建江宁区基层委调研陶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字赋能医联体,多元创新绘就基层健康新蓝图
日期:2025-10-16  作者:潘柏宇、陶俊林

2025 年 10 月 16 日,民建江宁区基层委聚焦基层医疗数字化转型痛点,组织调研团队前往陶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 “数字化医疗 + 数字化协同” 专项调研走访活动。基层委副主委、三支部主委童涌,三支部副主委潘柏宇、潘巍,八支部副主委陶俊林带队参与,与陶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医护代表深入座谈,结合基层医疗实际需求,从多维度为数字化转型建言献策。

1760604876375080855.jpg

调研座谈中,陶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详细介绍了当前发展困境: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在承接常见病、慢性病诊疗及术后康复护理工作时,与江宁中医院共建数字化医联体病房的需求迫切,但存在患者病历信息跨机构传递不及时、上级医院指导响应滞后等问题;针对老年慢性病并发症、复杂基础疾病患者的多学科远程会诊,仍受限于传统模式下“耗时久、协调难、患者往返不便”的痛点。调研团队结合基层医疗特点与民建资源优势,围绕数字化转型路径展开深入交流。

“数字化转型要扎根基层实际,更要让技术‘接地气’,真正服务好医护人员与居民。”陶俊林在交流中强调。他针对陶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字化医联体建设的落地难点提出具体建议:一方面,建议在数字化系统搭建中增加“轻量化操作模块”,考虑到基层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繁忙,系统界面需简化操作流程,例如将患者病情上报、病历查询等高频功能设置为“一键操作”,同时支持移动端随时登录使用,方便医护人员在查房、出诊时实时录入或调取数据;另一方面,可依托数字化医联体平台建立 “基层医护赋能机制”,联合江宁中医院定期开展线上培训,内容涵盖数字化系统操作技巧、常见病诊疗规范更新等,培训后通过平台设置“在线答疑专区”,由中医院专家实时解答基层医护人员在临床与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既提升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效率,也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1760604888595053965.jpg

“数字化转型不能只关注技术升级,更要融入基层医疗的特色优势,尤其是中医元素的传承与落地。”潘柏宇补充道。他提出,可在数字化医联体体系中增设“中医数字化服务模块”:依托远程平台开展中医讲座,邀请江宁中医院中医专家定期为社区居民科普中医养生知识、慢性病调理方法,讲座内容同步录制成视频存入平台供居民随时回看;开通“专家远程抄方”功能,社区居民通过系统提交中医问诊需求,上传舌苔照片、症状描述等信息,江宁中医院中医专家在线辨证后开具处方,处方直接同步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让居民“少跑腿”;同时支持中医专家远程问诊,通过高清视频实现“望闻问切”,为基层患者提供精准中医诊疗服务。

针对基层患者就医“最后一公里”难题,潘巍提出“移动医疗车 + 数字化”的创新方案。“要让专家‘动起来’,让患者‘少跑腿’。” 潘巍表示,可联合企业捐赠配备高清视频设备、基础检查仪器的移动医疗车,邀请江宁中医院专家乘坐移动医疗车深入社区、村落开展移动查房 —— 专家通过车内设备与陶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字化系统实时联动,调阅患者电子病历、检验报告,现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慢性病患者完成检查与诊疗指导;同时搭建“远程探视与诊疗通道”,住院患者家属可通过手机端连接系统,远程查看患者住院情况、与医护人员沟通病情,居家康复患者也能通过移动医疗车定期随访,实现“住院 —康复—居家”全流程数字化健康管理。

童涌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基层医疗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居民健康获得感的关键抓手,民建江宁区基层委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企业资源、专家力量,助力陶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破解转型难题:一方面对接医疗设备企业,争取远程会诊终端、数据共享系统等设备捐赠;另一方面联动江宁中医院,推动中医数字化模块、移动医疗车、基层医护赋能机制等方案落地,“要让数字化真正成为基层医疗的‘加速器’,让多元创新举措成为基层健康的‘守护者’,切实提升陶吴社区居民的就医体验。”

1760604900762030746.jpg

此次调研精准对接陶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后续工作明确了方向。下一步,民建江宁区基层委将持续跟踪需求,一周内深入走访江宁中医院,进一步细化数字化医联体建设方案,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社会、助力民生”的使命担当,推动基层医疗数字化协同发展迈向新台阶。


南京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南京民建和南京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南京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南京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