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日期:2023-07-20 浏览次数: | 作者:孙峰峰 |
2023年7月10日至13日,第七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在这场国际盛会上,由民建会员单位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联合南京大学美育工程建设团队共同策划创作的数字美育实践成果——“中国古典艺术的AI计算、生成与美育”作为中国特色文旅的代表受邀参展,面向国际舞台展示了南京投石智能践行“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美育成果。
图1:展会现场
民建会员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的参展项目位于“中国特色文旅展区”。本次展出的作品创作成果为两幅中国山水画长卷,体现了南京投石智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决心。这两幅长卷的分别是投石智能联合南京大学用人工智能训练出来的“数字黄公望”和“数字沈周”。在长卷中,深具中国传统美学风韵自然风貌以及人物鸟兽历历在目。随着长卷徐徐展开,数字“大师”笔下的层峦叠嶂、万家灯火和沙鸥翔集仿佛都“活”了起来,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深邃而灵动的审美趣味。观众不仅可以从这些AI绘画中欣赏到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美感,也能感受到新技术所赋予中国古典美学的再生性活力。
图2:数字沈周作品(局部)
图3:数字黄公望作品(局部)
本次策展力图通过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提炼为人工智能可以理解的“密码”,以此训练人工智能学习、理解中国传统艺术审美风格精要的能力。当人工智能逐渐熟悉创作技巧后,再引导“他”创作出新作品。在这一过程中,“美育”的意义被再度刷新。就此次项目的运作过程来说,民建会员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面向学校开设了美育核心课,帮助学生走进相关美育领域,通过美育讲堂、在线学习、课堂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美”“发现美”,同时开展课程实践让学生感受“创造美”。在学生有一定基础后,遴选对创作特别有兴趣的学生,在南京投石智能工程师、老师的指导和艺术专业研究生的带领下,组成项目组围绕主题进行更有挑战度的创作。该项目的专业教师先指导学生提升“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素养”,然后在南京投石智能人工智能工程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提炼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密码”、获取艺术作品资源、掌握人工智能的训练技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在用人工智能生成了丰富多彩作品的同时,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见解和认识。从而对中国经典美学的概念体系、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及其背后的中国故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图4:南京投石智能AI创作的部分中国传统山水画作品
本次活动的策划者是民建会员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峰峰。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傻瓜化”的倾向将愈发明显,如何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进而服务社会,造福民众,这是每个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担负起的探索使命。这就要求必须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定制相关服务。
民建会员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与全国众多高校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技术研发方面一直走在行业的前沿,与各高校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合作中,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与美育教学相结合,成功孵化了一批创新美育课程,取得了多项课题成果,竭力为合作高校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技术创新和科研实践平台。同时在合作中得以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和市场趋势,并将这些信息融入到产品研发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高校携手共建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关系,以更先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为教育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南京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南京民建和南京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南京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南京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