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日期:2023-02-08 浏览次数: | 作者:方挺 |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在一通通电话传递的温暖过后,正月十七的上午,江宁区二支部方挺、乔坤及六支部杨漾代表江宁区基层委,带着新年礼物,前往南京沪江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给其创始人、江宁区二支部老会员章育骏“错峰”拜年,送去新年祝福。
除了拜年,派去的代表还身担重任。今年是南京民建地方组织成立70周年,为做好庆祝活动,江宁区基层委按照南京民建的要求,仔细摸排、认真研讨,最终选定了81岁高龄、具有40年会龄、充分展现民建经济界别特征的优秀企业家章育骏,作为江宁区基层委优秀会员,讲述他的事迹,基层委代表对其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细致访谈。
在现场,章育骏讲述了自己在民建哺育下茁壮成长的往事,我们看到了民建人爱国爱党爱会的优秀传统,看到了他身上展现的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家深受感染和鼓舞。相信关于他以及他与民建的故事,定会给广大会员体悟和感触,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
在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工厂内两匹闪闪发光的骏马昂首驰骋,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几个金字——南京沪江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民建会员章育骏,就是该公司创始人。这匹江边奔出的骏马,长江,正好记录着他大半生的轨迹。
盘马弯弓,行走大江
长江流到江阴变得宽阔。这里向来不缺上市公司,是长三角民营企业家的摇篮。1942年,章育骏就出生在这里——江阴市周庄镇。
“君如生马驹,腾踏不可羁。”章育骏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在这里,黄山炮台的抗日炮声、江阴江面的渡江战役,给了学生时代的章育骏深刻的教育,坚定了他爱国爱党的人生信条。
“十年寒窗终不负,一生韶华亦可期。”大学毕业后的章育骏立即投身于国防事业。在长江入海口——上海,他开始了在技术这条道路上艰苦卓绝的跋涉。20世纪60年代,响应三线建设的号召,章育骏来到了万里之外的长江发源地——青海。15年,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军工事业。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章育骏在“全国科学大会”的精神引领下,又来到正向全国技术人才抛出橄榄枝的安徽,于1983年进入芜湖地方国企,栉风沐雨,荏苒5载。
在辗转于长江上下的岁月里,他开始自己的政治追求。当时,遭受十年文革破坏的民主党派活动正在陆续恢复。1984年,他加入了最适合自己的组织——具有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界别特色和优势的中国民主建国会。从此,他将爱会,看得与爱国爱党一样重要。
厉兵秣马,创业江宁
章育骏人生的第二篇章依然选择在长江之滨——南京江宁。这匹奔跑过江南塞北的马,只待“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1995年,章育骏毅然辞职创业。在那个年代,以53岁的“高龄”辞职创业,有多少人能够有如此的魄力啊!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没有资金,银行不给贷款,他便凭借良好的人际关系,筹到200万元的启动资金。
第一站,在长江支流秦淮河上的河定桥岸边,18名工人在简单的平房里开始了生产。
第二站,在东山外港东路的东亚通信电缆厂,该厂为抵偿货款30万元,章育骏搬去三年,“讨”回了债。
之后,他在江宁区科苑路的兴民工业园租赁厂房,扩大了生产规模。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章育骏没有像大多数企业家选择退守,反而选择了进攻。他迎难而上,果断地在秣陵工业园拿了22亩土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也就是现在沪江材料的大本营。
去年,江宁开发区庆祝成立30周年。说到开发区,章育骏如数家珍,他在江宁的创业历程,见证了江宁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道路。章育骏和他的企业,也正是江宁开发区成长的一个缩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今年,81岁的章育骏满头银发,仍然奔波于工厂一线。
沪江材料作为国内大型铝塑复合重包装生产企业,已经形成三大系列,产品遍布中国,并迅速走向世界,巴斯夫、帝斯曼、朗盛、拜耳、赢创德固赛等巨头跨国公司都是它的主要客户。
用户至上,有求必应,沪江材料于2020年成为南京市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列“江宁力量”2022年度江宁区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企业荣誉榜单,以较高的利税,为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现在,江宁不再是章育骏的唯一“地盘”,另一座占地70亩的溧水新厂已经投产。而且,他又开始了从“江”到“海”的进发,在惠州大亚湾发展中主动把握机遇,占地50亩的工厂已于去年开工。
沪江材料对他来说,“沪”是走向社会的起点,“江”也只是事业扬帆起航的起点,前面是一片蓝海。“育骏”,他要培育出更多的骏马,驰骋于中国大地之上。
“我为民建做贡献”,拥有40年会龄的民建会员章育骏,始终心系民建,在抗击疫情、思源工程等活动中,积极捐款捐物,在会内起到表率作用。关于他以及他与民建的故事,也将发挥更好的激励作用,引导广大民建会员以履职尽责、开拓创新的优异成绩,为民建发展增光添彩。
南京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南京民建和南京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南京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南京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