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玄武区九支部举办国家公祭为主题的学习交流活动
日期:2020-10-26 浏览次数:  作者:张同信、吴宇


“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很特别的城市,鸦片战争始于广州,但却结束在千里之外的南京;《南京条约》的割让地是香港,但签订地却是在南京;日本于194599日投降终止侵华战争,投降签字就在南京的黄埔路。南京既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随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近代史学专家王山峰博士的开场白,大家思绪瞬间穿越回历史。

 

2020年1023日上午,民建南京市玄武区九支部开展以国家公祭为主题的学习交流活动,民建江苏省委调研处四级调研员胡昊应邀参加。王山峰博士作主题为《历史与记忆南京大屠杀与国家公祭》的讲座,他首先介绍了祭祀的历史渊源,《周礼》“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我国先人即把祭祀当作是国家头等大事看待。早在1947年的民国即在南京举办过对二战死难者的祭拜活动。建国后分别以民间团体、党政机关祭奠,但仅具有南京或江苏的地方性,真正国家为代表的公祭,为大家所熟知的第一次是2016年,习近平主席亲自到场。而将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这其中离不开时任民建江苏省委主委赵龙的倡导发起与努力,他有感于我国曾深受日本侵略之苦,但缺乏国家级的祭奠,日军暴行造成的中国人民苦难并不为现代世人所知,更不为世界人民知晓,同时有感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等早被世界所知并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圣地,他于2005年即在全国政协大会上提出提案,经过长达九年的奔走,终于在2014年经过全国人大通过。签字提案原件被赠送给馆方作为文物收藏。

 

交流中,九支部主委吴宇表示:在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支部活动,主题为国家公祭创办、历史等交流学习,让我们有机会对国家公祭的设立有更具体、深入的了解,仪式的背后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并且这项仪式的设立与民建有渊源,包含了民建人对国家与社会的贡献,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胡昊同志从与赵龙主委工作的亲身感受谈及公祭活动倡议、设立的曲折之路。当时赵主委为这项提案亲自撰稿,多方呼吁,在最终确定前是九年的殷殷期待,赵主委说过,这是他一生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情。这项提案也获选为政协最有意义提案。

玄武区基层委员会宣传委员张同信表示,在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支部活动意义深远,不忘过去,缅怀遇难者,开创未来,积极履行职能,玄武区基层组织将按照民建中央、省、市委的工作中心,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与会员作了简要交流,介绍了馆建情况,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随后,大家参观了“三个必胜”(即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纪念馆,讲解员为大家作讲解,会员们看到了南京保卫战、战后调查与审判、人类记忆和平愿景等珍贵的实物与图片。

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致表示:祭奠遇难者,激励精气神,牢记历史,展望未来,拥抱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在民建南京市委、玄武区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继续发扬民建优良传统,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努力奋斗,积极参与支部工作,为玄武区及南京市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南京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南京民建和南京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南京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南京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