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日期:2016-06-29 浏览次数: | 作者:宣传处 |
——民建6篇发言稿建言南京政协十三届十六次常委会议
南京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于6月27日上午召开了第十六次常委会议。会议围绕“推进南京都市圈发展,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主题协商议政。会议听取了市发改委关于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的通报,听取了市政协研究室关于《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融合带动南京都市圈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我市的发展机遇、挑战和对策》调研情况的汇报。在会议收录的24篇大会发言材料中,有6篇为民建会员撰写,其中5篇作者为市民建会员。陈定荣副主委代表民建南京市委做了题为《打破都市圈行政区划壁垒、打造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的发言。
陈副主委在发言中指出,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南京城市规模等级得到明显提升,定位为“特大城市”,也是长三角城市群26个成员城市中唯一的特大城市,仅次于上海的“超大城市”。但是在都市圈发展规模上,南京都市圈却遭到大幅缩水,原南京都市圈的“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八市”变成了现在的“南京、镇江、扬州”三市,芜湖和马鞍山两市被划入了合肥都市圈的范畴。
陈副主委认为,南京所处的区域位置决定了其承担的使命和功能:南京位于苏皖两省交界地带,本身就肩负着承接长江三角洲向皖江城市带转移的重要功能,发挥承上启下的辐射吸引和关联带动作用是南京的重要使命。为了推进南京都市圈发展,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必须打破都市圈行政区划壁垒,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来看问题。
有鉴于此,陈副主委提出了两点建议:一要贯通多种空间限制,打造交通走廊增强东向联系。具体来说,南京和镇江之间的一体化更多应着眼于交通通道的建设,便捷两地各类资源要素流动,而非城镇空间的一体发展;而自江北往东,南京和扬州、仪征之间的地区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属于重点开发地区,扬州沿江成为了江北新区腹地;南京和仪征、扬州之间的一体化应与镇江类似,呈现交通联系相对紧密,城镇空间相对独立的空间格局;宁镇扬空间上的一体化受到生态保护要求的限制和制约,难以实现空间对接,未来发展重点应集中在交通廊道建设上。二是要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强化中心功能跨省西向辐射。具体来说,江北新区是南京目前重点打造地区,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只要能将宁滁同城一体化进程继续推进,同时将滁州、苏北的各类资源要素截留在江北而不是穿区而过进入主城,则江北新区的中心功能将得到快速发展;加强和重视板桥新城的建设,这是宁芜城镇发展轴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皖南进入南京的门户和窗口,提升板桥新城的功能地位对于南京增强对马鞍山、芜湖的吸引力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宁马之间应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改善目前仅靠宁芜公路和宁马高速两条公路联系、交通日益拥堵的现状。
南京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南京民建和南京民建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南京民建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南京民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南京民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